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广东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广州市 区县地图 街道地图 乡镇地图(辖10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共 130个街道、34个镇) 越秀区(辖22个街道) 洪桥街道 广卫街道 北京街道 六榕街道 流花街道 东风街道 光塔街道 诗书街道 大新街道 人民街道 东湖街道 农林街道 大东街道 大塘街道 珠光街道 白云街道 建设街道 华乐街道 梅花村街道 黄花岗街道 矿泉街道 登峰街道 荔湾区(辖22个街道) 沙面街道 岭南街道 华林街道 多宝街道 昌华街道 逢源街道 龙津街道 金花街道 彩虹街道 南源街道 西村街道 站前街道 桥中街道 白鹤洞街道 冲口街道 花地街道 石围塘街道 茶滘街道 东漖街道 海龙街道 东沙街道 中南街道 海珠区(辖18个街道) 赤岗街道 新港街道 滨江街道 素社街道 海幢街道 凤阳街道 龙凤街道 沙园街道 瑞宝街道 江海街道 南华西街道 南石头街道 江南中街道 昌岗街道 南洲街道 琶洲街道 官洲街道 华洲街道 天河区(辖21个街道) 沙河街道 五山街道 员村街道 车陂街道 石牌街道 天河南街街道 林和街道 沙东街道 兴华街道 棠下街道 天园街道 冼村街道 猎德街道 元岗街道 黄村街道 龙洞街道 长兴街道 凤凰街道 前进街道 新塘街道 珠吉街道 白云区(辖14个街道、4个镇) 太和镇 江高镇 永平街道 矿泉街道 景泰街道 黄石街道 京溪街道 钟落潭镇 人和镇 同和街道 松洲街道 同德街道 棠景街道 三元里街道 金沙街道 均和街道 新市街道 石井街道 黄埔区(辖9个街道) 鱼珠街道 黄埔街道 南岗街道 大沙街道 文冲街道 红山街道 穗东街道 荔联街道 长洲街道 番禺区(辖11个街道、8个镇) 市桥街道 沙头街道 东环街道 桥南街道 小谷围街道 大石街道 洛浦街道 沙湾街道 钟村街道 石壁街道 大龙街道 南村镇 新造镇 化龙镇 石楼镇 东涌镇 大岗镇 榄核镇 石碁镇 花都区(辖1个街道、7个镇) 新华街道 花山镇 花东镇 赤坭镇 炭步镇 狮岭镇 雅瑶镇 梯面镇 增城市(辖3个街道、6个镇) 荔城街道 增江街道 朱村街道 派潭镇 正果镇 小楼镇 中新镇 石滩镇 新塘镇 从化市(辖3个街道、5个镇) 街口街道 江埔街道 城郊街道 太平镇 鳌头镇 温泉镇 良口镇 吕田镇 南沙区(辖1个街道、3个镇) 南沙街道 万项沙镇 黄阁镇 横沥镇 萝岗区(辖5个街道、1个镇) 萝岗街道 夏港街道 东区街道 联和街道 永和街道 化龙镇 - 简介 ![]() 化龙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北部,与广州黄埔新港、广州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有13公里长的珠江岸线。镇以驻地名。传说宋末黄氏迁此开村,其子黄龙于村南建龙山寺,乡人称祖化龙归天,自此村名为化龙。1956年设化龙乡。1958年成立化龙公社,1986年置镇。化龙镇面积53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及1个居委会,人口30808人,是广州南拓发展的重点镇。化龙镇2006年实现化龙镇社会总产值53.35亿元,同2005年比(下同)增长17%。工农业总产值47.33亿元,增长17%。GDP(国内生产总值)13.47亿元,增长15%。 化龙镇 - 历史沿革![]() 南宋末,黄粤南由新会来化龙镇定居,其子黄龙在村南建龙山寺,自任住持。死后,乡人传说他化龙归天,故村名为化龙。后逐渐发展为圩市,但规模小于西邻的新造圩,故又名细圩。 化龙镇 - 自然环境化龙镇在县境东北部。北隔珠江水道与黄埔新港隔江相望,西邻新造、南村,东临狮子洋,东南为石楼。东南经石楼、石到县城市桥为19公里,由市桥北往东经南村、新造、至化龙,亦为19公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镇境面积52.94平方公里,有水田26363亩,旱(基)地10236亩,鱼塘1575亩。镇境属半丘陵半沙田地带,西高东低。冲积平原占60%,其余为低丘台地。 化龙镇 - 人口![]() 1991年化龙镇总人口30140人(含珠江场),其中:农业人口26106人,非农业人口393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69人。1990年,有华侨、港、澳、台同胞5200户,17600人。 化龙镇 - 经济![]() 化龙镇2006年实现全镇社会总产值53.35亿元,同2005年比(下同)增长17%。工农业总产值47.33亿元,增长17%。GDP(国内生产总值)13.47亿元,增长15%。 农业副业1991年,化龙镇总户数9113户,其中农业户7418户;总人口30140人(含珠江农场),其中农业人口26106人,占86.6%。耕地总面积近3.7万亩。50年代以前以农业经济为主,产值约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主要种植水稻、甘蔗,兼种花生、黄豆、番薯,饲养耕牛、猪、三鸟、塘鱼等。耕地面积60%为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咸酸田地区。水稻亩产1253150公斤,甘蔗亩产约2500公斤,花生亩产503100公斤,黄豆亩产25330公斤,番薯亩产约600公斤。农副产品加工较有特色的是塘头村的咸菜,眉山村的豉油榄角。 工业手工业民国时,化龙只有个体经营的泥水、木匠、打铁、织竹器等小作坊式和家庭手工业。 细圩有利民、信昌两间碾米店(后为化龙粮食加工厂),明经有永和、益丰两间碾米店(后为明经粮食加工厂),经营碾米业,产品有大米、饲料。 ![]() 1978年9月化龙服装厂与香港利生公司签订来料加工手袋协议。同年10月分出一个手袋厂,独立发展手袋制造业。同年底,服装厂又与港商签订来料加工服装协议,采取来料加工、自营出口、发包租赁、独资经营和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外向型经济;并以外促内,先后发展了服装、手袋、机电三个集团公司,越秀羽绒、颖佳手袋、圣光灯饰、颐老院四个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家用电器、电梯、橡胶、制冷等工业。1991年共有工企业341家,其中镇办12家,村办36家,个体办293家。从业总人数5926人,年总产值1.76亿元,占化龙镇工农业总产值的79.4%。 创税利1130万元,创汇1485万美元。服装、手袋、电梯是骨干行业。化龙镇有服装企业7家,较具规模的服装集团公司,生产的高档羽绒服装、针织时装已打入国际市场。手袋集团公司生产的真皮系列产品远销美国。服装、手袋集团公司进入省级先进企业行列。码头护舷胶是填补中南地区空白的部级优质产品,双重绝缘电热线是填补国内空白的部级优质产品。 建筑业民国时,泥水、木匠出外谋生的较多。1955年,由化龙工业部组建化龙建筑社。1961年体制下放时,易名为番禺县第二建筑中队。1969年改为番建204施工队。1976年,兴建化龙公社办公楼,把镇内的泥水木匠组织起来,成立化龙建筑队。1986年承建化龙工业总公司,获市优质样板工程。1989年通过省市建筑主管部门资质审查考核,被批准为四类企业建筑公司。建筑公司可承建八层以下、21米跨度的楼房建筑物。1991年,公司有固定资产33万元,年产值415万元,从业员工820人。 镇村建设镇区建设 交通邮电化龙镇有13公里的河岸线,上溯广州市,下达狮子洋。沙亭村有横水渡口,可通鱼珠、黄埔。民国26年(1937年),建市(桥)化(龙)石(楼)公路,长19公里,1978年改铺柏油路面。80年代后期,镇村都重视改善投资环境,注重道路建设,各村修路扩路的费用,由镇政府补贴30%。1990-991年镇村共投入380万元,铺设混凝土路面4.2公里,扩建沙土路面15.2公里。 化龙镇 - 农业采取“控蕉,扩花”策略,使花卉业成为化龙镇发展较快、效益较高的龙头产业,2006年该镇花卉面积已达13739亩,价格稳定,销路畅通。该镇的爬柱类观赏植物“绿萝”成为广州地区的花卉品牌,“公司+农户+基地”的集约化、产业化生产模式不断发展,全镇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有19家,种养大户422户。 化龙镇 - 精神文明建设“双百共建文明村”的创建硕果累累。2006年,向区申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多项,其中50多项已完成,投资总额达1700多万元,区、镇拨款近700万元。柏堂村、复苏村、潭山村被评为区文明示范村,柏堂村被评为为广州市文明示范村。 化龙镇 - 特色产业花卉已成为化龙镇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农业龙头产业。2007年全镇花卉种植面积1.4万亩,总产值2.4亿,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50%。化龙花卉研究中心、盛丰园艺、绿兴源花场、裕丰花场等花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销售带动等形式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农户适时调整生产布局,投身花卉生产。镇政府、花卉协会通过组织大户、专业户外出参观学习,让其逐渐了解花卉产销形势,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花卉。从2002年起,该镇花卉种植迅猛发展,花卉种植户已达到500多户的规模。 化龙镇 - 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农业基础建设。按标准化完善农田路网基础设施,2006年完成全镇13个村共计14272亩的标准化农田建设,完成沙亭、柏堂、水门、塘头、草堂、东南等村范围的运河涌、五涌围内总长7907米清淤,完成复苏3.5公里达标海提,莘汀砖厂、沙亭东围总长2640米的水利工程,沙亭水闸、七沙水闸890米的清淤工程。完成了林相改造工程3000亩,种植苗木约10万株。疏伐速生桉、台湾相思等低级树种,改植三角枫、凤凰木、木棉等乡土名木。 化龙镇 - 文化卫生![]() 文化民国时,春节期间各村有舞狮队互访,端午节期间盛行龙舟竞渡,乞巧节妇女展出各有特色的手工艺品,成为传统的民间活动。节日或农闲,化龙、潭山等乡邀请广州一些粤剧班来演戏。 教育2006年10月顺利通过广东省专家组的创省教育强镇的验收。投入近1000多万元完善化龙中学、中心小学。增建化龙中心幼儿园教学楼及配备,化龙二小、东沙小学的教学设备设施;投入近200万元配备教师办公电脑;复苏村投入250万元新建复苏小学综合楼、配备教学设备设施以及修善校园环境;潭山村将投入1200万元新建潭山小学。 卫生医疗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病人满意度达95%以上;爱卫部门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为水门、塘头的水改申请水改费100万元。增加环卫硬件设施,扩大保洁队伍,环境卫生面貌有新改善,居住质量有新提高,东南、柏堂塘头、莘汀、水门村等被评为广州市卫生村。 |
![]() |
![]() |
![]() |
![]() |
![]() |
![]() |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33三维地图】网址www.33map.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33map.net)-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 |
直辖市 |
|
---|
省 |
|
---|
自治区 |
|
---|
特别行政区 |
|
---|
|
![]() |
广告位3招租(300*60) 300元/月 年付85折 电话:13625689727 |
广告位4招租(300*60) 300元/月 年付85折 电话:13625689727 |